建设工程材料价差调整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?
材料价差调整是工程项目中因材料价格波动引发的费用补偿机制,其流程需结合合同条款、市场数据及法规要求执行。以下是具体流程及关键操作要点:
一、流程框架:四阶段闭环管理
-
调差依据确认阶段
- 合同条款审查:
- 核对合同中关于调差的触发条件(如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超±5%)、计算方法(如加权平均价或信息价)、调差范围(仅限主要材料或包含辅材)。
- 案例:某公路合同约定“钢筋价格波动超±8%时启动调差”,施工中期钢筋信息价上涨12%,触发调差条件。
- 政策法规适用:
- 参照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(GB 50500-2013)第9.8节“物价变化”条款,明确调差合法性。
- 合同条款审查:
-
证据资料收集阶段
- 市场价格证明:
- 从材料供应商处获取正式报价单、发票复印件,或引用工程造价信息网发布的当期市场价。
- 公式:材料加权平均价=Σ(各渠道采购量×单价)/总采购量。
- 工程变更依据:
- 若调差由设计变更引发,需提供业主签发的变更指令,明确变更内容、范围及时间要求。
- 人工成本证据:
- 提交企业内部工资发放记录、考勤表,证明人工单价变化。
- 市场价格证明:
-
调差申请与审核阶段
- 施工方申请文件编制:
- 包含调差原因说明(如钢材价格上涨20%)、计算依据(供应商报价单+信息价对比表)、预估调差金额。
- 示例:某市政工程申请中,附沥青混凝土价格趋势图(基于3家供应商报价)及工时统计表,计算需调差50万元。
- 监理初审:
- 核对申请文件完整性,验证证据材料真实性(如核实发票真伪、变更指令合规性)。
- 评估调差合理性,确认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。
- 业主复审:
- 组织造价咨询团队或成本控制部门,审查调差金额计算准确性,判断对项目预算的影响。
- 施工方申请文件编制:
-
协商决策与执行阶段
- 分歧协商:
- 若三方对调差金额或计算方法存在争议,需基于事实和合同条款协商。
- 案例:施工方主张按某调研机构数据计算材料价差,业主主张采用政府指数,最终协商采用两者加权平均值。
- 业主批复:
- 同意调差后,出具正式批复文件,明确调差金额、支付方式(一次性/分期)及计入结算的方式。
- 财务调整与存档:
- 施工方与业主财务人员调整工程价款,记录调差金额增减情况。
- 存档调差申请、审核意见、协商记录、批复文件等,备查。
- 分歧协商:
二、关键操作要点
-
调差时段划分
- 建议按月划分调差时段,与计量支付周期统一,便于业主与承包商双方管理。
- 例外:长期项目可按季或年划分,但需在合同中明确。
-
调差数量确定方法
- 票证法:通过监理工程师审查进场材料发票,结合现场使用量及总量控制确定。
- 公式法:依据计量支付费用反推材料用量。
- 抽样法:现场计量或按图纸、批准配比计算。
- 合同约定优先:无论采用哪种方法,均需在合同中明确调差数量确定规则,避免争议。
-
材料价差调整方法选择
- 按实调整法:
- 公式:单价价差=实际价(或加权平均价)-定额价。
- 适用场景:材料品种少、价格波动大的项目。
- 综合系数调差法:
- 公式:单位工程价差调整金额=综合价差系数×预算定额直接费。
- 优点:操作简便;缺点:依赖造价管理部门综合系数测量准确性。
- 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结合法:
- 对三材(钢材、木材、水泥)等主材抽量调整,其他材料用辅材系数调整。
- 适用场景:材料品种多、需平衡准确性与效率的项目。
- 价格指数调整法:
- 公式:某种材料价格指数=当期预算价/定额取定价。
- 优点:及时反映价格变化,准确性高;缺点:计算量大。
- 按实调整法:
三、典型争议与解决
-
调差时段争议
- 问题:施工方主张按材料采购时间调差,业主主张按使用时间调差。
- 解决:依据合同约定执行;无约定时,通常以材料使用时间确定,因采购与使用存在时间差,价格波动风险需合理分担。
-
调差数量争议
- 问题:施工方主张按实际采购量调差,业主主张按定额耗量调差。
- 解决:依据合同专用条款执行。
- 案例:某安置房工程合同约定“调差数量按综合单价分析表中材料消耗量计算,超出定额耗量部分按定额耗量计算”,施工方投标时调整混凝土消耗量,申请按实际采购量调差被拒,法院判定按合同专用条款执行。
-
调差方法争议
- 问题:施工方主张按实调整法,业主主张按综合系数调差法。
- 解决:依据合同约定执行;无约定时,根据项目特点(如材料品种、价格波动频率)协商选择最合适方法。
四、合规与风险防控
-
合同条款完善
- 明确调差条件(如波动幅度、材料范围)、计算方法、支付方式、争议解决机制。
- 示例条款:“本工程钢筋、混凝土调差数量按综合单价分析表中材料消耗量计算,超出定额耗量部分按预算定额耗量计算。材料价格波动超±5%时,按信息价调整价差。”
-
证据材料留存
- 保存供应商报价单、发票、变更指令、工资记录等原始资料,确保调差依据可追溯。
-
过程记录与沟通
- 调差申请、审核、协商等环节形成书面记录,避免口头约定。
- 案例:某项目因未保留协商记录,业主反悔调差金额,施工方无法举证导致损失。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了上一篇: 严格的资质管理,能确保工程质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