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恒泰建设工程签订审计合同时如何确保双方权益?
签订工程审计合同时,确保双方权益需从条款公平性、责任界定、支付与争议机制三方面设计,结合法律与实务要点,以下为具体操作框架及案例参考:
一、条款公平性:平衡双方权利义务
1. 费用分摊原则
核心逻辑:建设单位承担常规审计费用,施工方承担因自身过错(如虚报造价)导致的额外费用。
条款示例:
“基本审计费由建设单位承担,按送审总造价的 0.2% 计取;若审减额超送审价5%,超出部分由施工方承担追加审计费(按5%计取)。”
权益保障:
建设单位:避免为施工方虚报行为买单。
施工方:合理审减不承担费用,仅对超额部分负责。
2. 审计范围与深度
核心逻辑:明确审计服务边界,避免“无限责任”。
条款示例:
“审计范围包括工程量清单核对、单价分析、变更签证审核,不包含工程质量缺陷责任认定或法律纠纷调解。”
权益保障:
审计机构:拒绝非合同范围内的工作(如法律咨询)。
建设单位:提前知晓服务边界,避免后期追加费用争议。
二、责任界定:明确违约与赔偿
1. 施工方责任条款
核心逻辑:约束施工方虚报行为,降低审计风险。
条款示例:
“若施工方故意虚报造价,按虚报金额的 20% 支付违约金,并承担审计复核费用;若因虚报导致项目延期,按日支付 0.1% 的滞纳金。”
权益保障:
建设单位:通过违约金和滞纳金弥补损失。
施工方:明确违规成本,倒逼合规申报。
2. 审计机构责任条款
核心逻辑:防止审计失误或疏漏,保障建设单位利益。
条款示例:
“若审计报告存在重大错误(如漏算10%以上工程量),审计机构应免费修正并赔偿建设单位直接损失(不超过基本审计费的2倍)。”
权益保障:
建设单位:通过赔偿条款约束审计质量。
审计机构:明确责任上限,避免无限赔偿。
三、支付与争议机制:降低执行风险
1. 支付条款设计
核心逻辑:分阶段支付,绑定服务进度与质量。
条款示例:
“支付分三阶段:
(1)合同签订后7日内支付基本费的 30%;
(2)审计初稿提交后支付 40%;
(3)最终报告经双方确认后支付剩余 30% 及追加费用(如有)。”
权益保障:
建设单位:保留部分费用在确认后支付,约束审计机构服务质量。
审计机构:分阶段收款降低资金压力。
2. 争议解决机制
核心逻辑:快速、低成本解决纠纷,避免诉讼拖延。
条款示例:
“争议解决流程:
(1)双方协商(15日内);
(2)协商不成,委托 XX省造价协会 复核(30日内);
(3)复核结果为最终依据,复核费用由责任方承担;
(4)若仍无法解决,提交 XX仲裁委员会 仲裁。”
权益保障:
建设单位/施工方:通过第三方复核和仲裁,避免地方保护主义。
审计机构:减少卷入长期纠纷的风险。
四、典型案例:权益保障的实践
案例1:施工方虚报造价纠纷
背景:某住宅项目送审价1.2亿元,审计后审减额800万元(其中200万元为虚报)。
合同条款:
“审减额超5%部分由施工方承担追加费(5%);虚报造价按20%支付违约金。”
处理结果:
施工方承担追加费:(800万-1.2亿×5%)×5%=10万元;
支付违约金:200万×20%=40万元;
审计机构复核费用5万元由施工方承担。
案例2:审计报告错误纠纷
背景:某商业项目审计报告漏算地下室工程量,导致建设单位多付300万元。
合同条款:
“审计机构对重大错误承担赔偿责任(不超过基本审计费的2倍)。”
处理结果:
审计机构赔偿:基本审计费50万元×2=100万元;
免费修正报告并协助追回多付款项。

微信号扫一扫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