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有哪些方法?
建设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造价成本控制方法:
一、前期规划与预算编制
深入可行性研究:在项目立项之初,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,包括对项目选址、建设规模、技术方案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,以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。
精确预算编制: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定额标准,结合市场调研确定的材料、设备价格以及人工费用水平,准确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费用,并预留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,以应对突发情况。
二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
限额设计:在总投资估算、建设档次、拟选用材料确定后,对施工图设计、二次设计、设备材料方案设计设定上限,进行限额设计。
优化设计方案:通过多方案比选,采用技术先进、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,降低工程造价。
利用BIM技术:在项目前期,基于BIM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量计算,提高计算的精度和效率,减少人为错误。同时,BIM技术还能实现造价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,帮助业主和设计团队进行优化决策。
三、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
编制严谨招标文件: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工程的技术要求、质量标准、工期要求以及评标标准等关键信息,尤其是工程量清单,必须做到详尽、准确,避免漏项或错项。
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:根据市场情况和工程特点,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,防止投标方恶意低价中标或高价索赔。
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:对设备材料价格的确定,采用“公开招标+竞争性谈判”模式,甲乙双方可以谈判并最终确定中标单位,以获取更优惠的价格。
四、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
严格控制工程变更: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等应保持密切沟通,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发生。对于不可避免的变更,需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,分析变更对造价的影响。
优化施工组织设计: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数量和工种搭配,避免人员闲置或过度配置。同时,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,提高劳动生产率,缩短工期,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支出。
加强材料管理: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、运输、储存和使用环节,降低材料损耗和浪费。
五、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
严格竣工结算审核:依据合同约定、招投标文件、竣工图纸、变更签证等资料,对工程量、单价、费用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,确保结算价格的准确性。
建立多级审核制度:要求施工单位上报多份竣工结算资料,由监理单位、代建单位、审计单位等多方同时进行审核,并分别拿出审核意见,最终确定结算价格。
六、其他成本控制方法
签订固定总价合同:对于较小项目,如方案设计费、地勘费等,签订固定总价合同,结算时不予调整,以减少争执争议。
建立激励机制:对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和施工方案、施工工艺的单位或个人,按节约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,以提高参与工程造价控制的积极性。
建设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需要贯穿项目始终,从前期规划、设计阶段、招投标阶段、施工阶段到竣工结算阶段,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成本。同时,还需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,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