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常见问题有哪些?
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审计计划与实际业务脱节
部分项目存在审计计划未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的问题。例如,某些市政工程在施工阶段未能及时调整审计方案,导致隐蔽工程验收数据缺失,后期结算时产生争议。
二、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
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,部分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和经验,导致在审计过程中无法深入分析和发现问题。例如,某国有企业曾因审计团队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理解偏差,错误核减承包商应得款项,引发诉讼纠纷。
三、数据采集环节规范性欠缺
数据采集环节的规范性不足易导致审计证据链断裂。例如,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,监理单位提供的施工日志与现场实际进度存在偏差,审计组未能及时比对卫星遥感数据,造成阶段性投资超额支付。
四、审计机构独立性保障机制缺失
部分审计机构独立性保障机制缺失,可能存在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关联关系的情况,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公正性。例如,某地开发区管委会与第三方审计单位存在关联企业关系,在安置房项目造价审核中出现人为压低拆迁补偿标准的情况,损害群众利益。
五、整改环节闭环管理薄弱
整改环节闭环管理薄弱的问题也普遍存在。例如,某省级重点实验室设备采购审计发现的围标串标问题,虽出具整改意见但未跟踪供应商黑名单制度执行情况,导致同一供应商在两年内再次中标,引发舆论质疑。
六、变更指令与签证管理不规范
在审计过程中还发现,有些变更指令不尊重制度、流程的要求,背对背下发指令单、图纸并要求施工方实施,给成本控制与结算审核造成障碍。同时,还存在图纸版本有差异、变更签证有重叠,以及审批手续不完善、签署资料有漏洞等问题。
七、信息化建设不足
部分审计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不足,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。例如,数据采集系统不完善、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等,都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和审计效率的低下。
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常见问题涉及审计计划、审计人员专业能力、数据采集环节、审计机构独立性、整改环节闭环管理、变更指令与签证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,如加强规范和标准化、强化信息化建设、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等。